攻城战中兵种的选择直接影响战斗效率和战损比。步兵因其高防御和血量成为攻城战的核心兵种,尤其在承受敌方守军伤害时表现突出。步兵的坦度能有效减少其他兵种的损失,同时在前线为攻城器械创造输出空间。需步兵攻击速度较慢,需搭配其他兵种弥补输出不足。攻城器械作为专门针对城防的建筑,是攻破城墙的关键,但其移动速度缓慢且需要严密保护。
骑兵在攻城战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快速突破和干扰敌方阵型上。高机动性使其能迅速切入敌方后排,对弓兵和攻城器械造成威胁。然而骑兵防御较弱,在正面攻坚时易遭受重创,因此更适合作为辅助兵种配合主力部队行动。弓兵则凭借远程输出优势,能在安全距离对守军造成持续伤害,尤其在城墙被破坏后能有效压制城内敌军。但弓兵生存能力差,必须依赖步兵或骑兵的保护才能发挥价值。
兵种搭配比例需根据战场形势动态调整。常规攻城配置应以步兵为主力,占比约50%-60%,用于吸收伤害和维持战线稳定。攻城器械占比20%-30%,专注于破坏城墙和防御建筑。骑兵和弓兵各占10%-15%,分别承担突袭和远程支援职责。这种组合能兼顾攻防平衡,但实际作战中需根据敌方守军类型灵活调整。若敌方以弓兵驻防为主,可适当增加骑兵比例实施快速压制。
科技和统帅技能对兵种实战效果有显著影响。军事科技中的攻城攻击、防御加成能直接提升部队破坏力,而步兵生命值、骑兵速度等专项强化则能优化特定兵种表现。统帅天赋选择上,攻城天赋树优先点出攻城攻击和防御突破,驻防统帅则需侧重守军防御和反击伤害。兵种克制关系在攻城战中同样适用,近战克中甲、远程克轻甲的规则需纳入战术考量。
资源管理和战前准备是攻城成功的基础。训练高阶兵种需消耗大量资源,尤其是攻城器械的制造对木材和石料需求极高。建议在攻城前通过采集或联盟援助储备充足资源,并利用加速道具缩短部队训练时间。侦查目标城市获取守军情报至关重要,包括兵种构成、统帅搭配和防御建筑等级。根据侦查结果调整兵种组合和战术,可大幅降低攻城战损。
攻城战后的伤员救治与资源回收同样不可忽视。医院容量需提前扩容以避免因伤兵溢出导致永久减员,阵亡士兵会消耗更多资源重新训练。胜利后及时掠夺敌方仓库资源补充战损,但需注意资源携带量上限。若攻城失利,应立即撤退保存实力,分析战败原因并优化兵种配置后再战。持续观察敌方反击动向,必要时开启护盾或迁城避免报复性打击。